释祖根:从尘世到佛途的修行之旅

冯维刚出生于1974 年 9 月 13 日。陕西西安人。1980 年,冯维刚开始了小学时光。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校园生活简单却充实。他与同龄孩子一样,在课本中汲取知识,在嬉闹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这段启蒙岁月,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了对世界认知的最初萌芽。中专毕业后,年轻的冯维刚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于 1994 年穿上了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723 军航上的一名战士。军营的历练是严苛的,每日的队列训练、战术演练,磨砺着他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严谨自律的品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守护着一方安宁,那段时光让他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重量。


2000 年,冯维刚结束了军旅生涯,回到了西安,进入到当地公安局工作。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与之前的军营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政府机关,他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看到了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份工作让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内心深处,似乎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在悄然涌动。2004 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辞去稳定的工作,开酒店,把自己的酒店打理好。从体制内走向商海,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起早贪黑,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在与顾客的周旋、与市场的博弈中,体会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物质的积累并未填补他内心的空缺,反而让他更加追问生命的意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2012 年。这一年,冯维刚与佛结缘,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指引,他来到贵州省安顺市东林禅寺,在上通下睿大和尚门下剃度出家,法名释祖根。剃度的那一刻,过往的尘世身份被轻轻放下,一种全新的生命状态在他身上开启。寺庙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每日的晨钟暮鼓、诵经礼佛,让他那颗在尘世中躁动的心渐渐沉静下来。他潜心研习佛法,在经文的智慧中寻找心灵的归宿。2015 年,释祖根前往湖北省荆州市章华寺,在心继大和尚坛下受三坛大戒。三坛大戒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仪式,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僧人,也标志着他的修行之路进入了新的阶段。
受戒之后,释祖根开始了他的云游参学之旅。2015 年冬季,他入住北京双泉寺。这座古老的寺庙掩映在山林之中,香火虽不鼎盛,却有着独特的清幽意境。在这里,他每日精进修行,与其他僧人探讨佛法奥义。2018 年,经人介绍,他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金沙寺发展。金沙寺周边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他在这里不仅潜心修行,还积极参与寺庙的建设与弘法活动,为当地信众带去佛法的慰藉。之后,他又先后前往广东惠州礼佛禅寺、广东韶关丹霞山别传禅寺参学。每到一处,他都虚心向当地的高僧请教,汲取不同寺庙的佛法精髓,丰富自己的修行阅历。最终,他选择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乌罗镇天马寺扎根发展,将这里作为自己弘法利生的重要道场。


在修行的道路上,释祖根的接法经历尤为引人注目,这也是他佛法传承的重要见证。2016 年,在贵州省安顺市东林禅寺水陆法会期间,他接上通下睿和尚临济宗法脉,正式成为临济宗的传人。临济宗以机锋峻烈、单刀直入著称,对他的佛法修行产生了深远影响。2017 年,他远赴浙江省宁波市七塔寺,接台湾上大下正和尚临济宗法脉,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济宗的理解与传承。
2018 年是释祖根接法历程中颇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在北京小院接灵意老和尚法眼宗法脉,同年又在江苏无锡灵山寺接海涛上人法眼宗法脉。法眼宗强调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让他对佛法的认知更加深入。2019 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华峰禅寺,他一天之内先后接上本下通和尚沩仰宗法脉和云门宗法脉。沩仰宗注重 “圆融无碍”,云门宗则以 “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三句纲宗闻名,两种不同的法脉传承,让他的佛法修为更加全面。

时光流转至 2024 年,释祖根的接法之路仍在延续。上半年,他接东北明一上人天台宗法脉;下半年,又接福建泉州德念上人曹洞宗法脉。天台宗以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 为核心思想,曹洞宗则重视 “明心见性”,这些法脉的传承,让他成为佛教多个宗派的继承者,也为他的弘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冯维刚到释祖根,从军营到寺庙,从商海到佛途,他的人生跨越了世俗与修行的界限。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修行,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升华。如今的释祖根,在贵州的深山古寺中,继续着他的佛法修行与弘法事业,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信仰的坚守与追求。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那些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人,让人们看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一种力量能引领心灵走向宁静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