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精英 > 武术

影响力人物---丁云龙


继承武术精髓 弘扬传统文化


---记汉中市少林武术学院院长 丁云龙

丁云龙,一个看起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很多人见他都想不到他竟是名在国内武术界成就裴然的武术家。现任汉中市少林武术学院院长的他头有着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七段武师、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委员、陕西省地方传统拳研究会副会长、汉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汉中市拳击协会主席的光环。

走进坐落于汉江之滨的汉中市少林武术学院,校园内古树参天,环境雅,是一所集武术、文化课于一体的专业学校。记者不禁纳闷,白手起家的丁云龙真让人刮目相看,在这位武师的背后肯定有着不平凡的创业经历。

农家走出的武术教练

1971年,丁云龙出生于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在旧社会,他出身于武术世家的舅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作为太平天国“义和拳”的弟子,在当地经常打抱不平,扶困济危,口碑甚佳。文革期间,习武生涯搁置了几年后,又开始以此锻炼身体。长辈练习拳法的一招一式都潜移默化的感染了年幼的他。因此聪明颖慧的小云龙就渐渐地喜欢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少林武术。对丁云龙来说,8岁那年才是他武术人生的开端。起初,自己只学习简单的小洪拳。作为舅爷的亲传弟子,小云龙对各路拳法的学习十分认真刻苦。

1977年以后,丁云龙就读了丰富小学和来哑中学。因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长。有时候他的武术特长时不时在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中露两手,在老师和同学中已经小有名气。在他所就读的中学,本不重视的体育课程也在他这个活跃分子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他这个班长还真替代了老师为孩子王的身份。

1985年,丁云龙以优秀的成绩被安康三中录取。高二那一年,四兄弟的家庭已经无法供他继续再上学。他休学后一边帮父亲干农活,一边自学文化课程。由于自己的武术基础还不错,在空余时间,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勤学武艺。曾先后拜民间艺人曾明弟和李本亮为师,主要学习了踢腿、跋筋、气功等基本功。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一看到武师的套路就兴奋,看人家把玩就想学两招,对武术的痴迷程度让他做梦都在学习拳法。

每当看电视剧的时候,那些在空中飞行的游侠,手拔大树的神功、神拳摧墙的威力都深藏着中国传统武术的神秘和奥妙。为什么自己练了几年的功夫,除了几个花样没一点神力呢?1988年,丁云龙独身一人前往河南登封少林寺武术学校求学。后来他才知道,现实的武术功夫是和电视里的神功无法相比,毕竟电视是经过技术处理夸大化的。通过短暂的学习,少林功夫在他心中一点也不神奇,甚至有点失望。

失望之余,他想起父母不支持自己学习武术的原因。本已贫困的家庭再加上两个哥哥的学习给父母带来的生活压力很大。后来师傅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谈及少林功夫不神奇的原因,师傅告诉自己,电视里的东西是虚构的,只有少林功夫是自己一点点的练出来的。于是他时时铭记师傅的教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再苦再累也消磨不了他的意志。特别是一场学校的实战演习后,他对少林功夫才有了个新的认识。

记得当时他们所有的少林弟子是统一操练、演习。他有个小师妹平时十分出色,尽管他练拳长,也打不赢小师妹。因为小师妹练习时间长,功夫硬。从此以后,他在学习中更加踏实、刻苦、勤奋。有时候当其他同学都酣然入睡之际,他便轻手轻脚的溜出去练习拳法。在少林武术学校学习的第二学年,云龙参加了学校运动会60公斤散打比赛项目,一举夺得该项目冠军。1990年,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郑州市国际武术节60公斤散打项目,荣获了该项目组冠军。在河南少林学校,丁云龙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小名人。随着各类比赛屡获佳绩,在河南武术界丁云龙已经声名鹊起。毕业时,由于在校成绩出色、武德修养好、身体素质好被留校任教。

一路艰辛的办学历程

1992年,丁云龙在无奈之下离开了让自己终生难忘的3年教练生涯,随从师傅王禅先生回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家乡小城安康。面对少林绝技失传的困惑,他们创办了当时安康市第一家“安康少林武术专修学院”。面对无银三百两的困顿,他出任了该院常务副院长。谁都想不到这个年轻的院长才23岁,却整天把心思放在发展武术事业上。谈起他的办学事迹,丁云龙感触很深。

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面临的处境是办学资金不足、办学场地没有、生源十分紧缺,连他们吃的方便面都是赊欠来的。面对各种困难,他不折不扣,将担子压在自己身上。晚上潜心习武,白天上山下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向亲戚朋友东借西凑,用3万元租到了巴山卷房厂中区大院,这个已经废弃的厂房,1983年经过一场特大洪灾的侵袭,院落狼藉不堪墙壁斑斑驳驳,一派荒凉的景象后来经过他们的修葺和清理,办学环境有所改善。因为他是安康本地人,在招生宣传上凭借地形熟悉,信任度高的优势,第一年的假期班就招到了20多个学员。该期结束后,就有16个学生愿意留下来继续学习深造。通过在安康九年的办学实践,学员一度增加到300名。几年来,丁云龙在第一次创业中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他们的学生参加过安康市大型文体活动,春晚表演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陕西省武术大赛和国家级武术大赛中连续3年拿了个冠军,两次拿了个45公斤级别冠军。

1999年,一次偶然到汉中游玩的过程中,丁云龙被汉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所吸引。细心的他发现汉中有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为什么就没有一所专业的武术学校呢?如果自己能办所学校,当个校长是多好的事情啊!于是,他在汉中办学创业的想法就这样不经意间萌生了。说起自己在汉中创业的历程,丁云龙很幽默的告诉记者,他在汉中武术界是一个西瓜起家的。

1999年的端阳节,丁云龙怀揣50元,告别了师傅和他所在的安康少林武术专修学院,只身来到汉中发展。因为有了独立办学的经验,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认识了汉中市东郊的金华村支书曹吉祥和村长张吉林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的感情日渐加深,最后竟然成了忘年交,当他提出希望能在汉中办个武术学校的时候,村长答应提供立足之地。第一年,在该村招收了38个学员,由于他的教学成果明显,家长们进行了很好的宣传,第二年周边村也开始报名,期间参加了陕西省、汉中市、福建东南台等单位组织的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创办于1999年12月的汉中市少林武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汉江河畔,学习环境幽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是城乡男女青少年学知识、习武功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坚持“文为重点武为特色”的办学宗旨,能力。文化课现已开设小学1-6年级的全部课程,武术课开设有套路、散打、跆拳道等班级。我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深受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我们将不断充实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为培养高素质文武兼备人才而努力、有学员400多人,教练四名,累计资产达50余万。丁云龙告诉记者,希望能借本报一角感谢一下多年来大力支持他办学的刘云生(原汉中市体育局局长)和朱建国(汉中市武术家协会主席)先生,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武师论道的文化精神

他对武术的看法是“练武为修德,武以德为本”。通过长期的社会办学实践,他发现中国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蕴含了深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中国武术作为国术和东方文化瑰宝,不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且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他说,我们现在面对现代社会对武术的新需求,要大胆去吸收各式各样的文化,既保住我们武术的文化本位,保住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同时也要有勇气去应对世界,吸收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文化,使武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真正变成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中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文化形态。

在谈到武术礼仪时,丁云龙先生说,目前中国的众多赛事中,包括武术散打赛台上,人们通用的是“抱拳礼”,这实际是一种很夸张的“江湖礼”,并非中国传统的礼仪。纵观中国古文明,“拱手礼”才是我们最传统的礼节,而中国古时非常正式的礼节一“躬身礼”,如今也在渐渐地消失成“点头礼这样一种似礼非礼的动作。“礼”最核心的效用是“知耻”,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人要“礼让于人”但事实上,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悲剧是由于在小问题上不讲“礼不谦让引起的。

丁云龙先生对记者说,汉中在武术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武风很盛,民间武术普及率也很高。汉中历史上武将多于文臣,是汉中历史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方面,如韩信、张良、赵云等都在汉中留下了金光剑戈的背影。他说,不知道汉中历史就不知道中国武术文化。在汉中的民间武术中,有著名的双截棍、花拳等等,这些武术种类中一部分因流传范围小、传承人少,传承模式陈旧,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民间武术要发展,要发扬光大,就必须要依托武术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动员更多的人进行学术挖掘、传承,形成合力,使民间武术真正进入大学课堂,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普及。

汉中,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充满朝气的现代都市,这里文化气息浓厚、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特别是汉中的人给我很大的感触。一些老人、文化人言谈举止淳朴之间透露出浓浓的古意。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里,保持一份古意是极其不易的。汉中人应珍惜这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丁云龙先生最后说。

上一篇:影响力人物---娄世英
下一篇:影响力人物---柴勤红

网站地图